1、2015年的牛市是融资和杠杆资金驱动的,由散户驱动的大涨;
2、2017年的行情是由北上资金完全主导的,公募业绩整体低迷,份额收缩;
3、2018年的熊市,事后看的绝对底部,只有北上资金在持续买入,散户(融资)和公募整体装死;
4、2019年上半年的无厘头行情,北上资金在顺势减仓,公募加仓,散户(融资)不动;
5、年中大跌后,2019年下半年,北上资金重启买入,公募先行醒悟,开始份额大涨,散户(融资)继续滞后反应;
6、2020年,北上资金的买入趋势趋缓(和贸易战也有关系),上半年是公募大幅加仓,下半年尤其是7月牛市论后,散户(融资)才开始进场;
7、最近半年的行情,尤其是部分高估值板块,几乎都是公募和私募基金打上去的,践行了“重仓买入个股—业绩暴涨—份额规模暴涨—继续买入前期重仓股—业绩继续暴涨”的正向循环模式;
8、比如消费科技医药龙头指数,就是股票公募份额开始暴涨的时候,才冲上去的,注意:
——北上资金主导行情的时候,根本没有这么强调消费科技医药龙头的概念,这个指数与中证100的走势是趋同的。
Comments | NOTH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