统治者个人的效用与社会的效用不一致。
我们这里的讨论基本上是:从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制度变迁。
有变化、有增长才会有发展。
技术变迁了就要改变组织形态,让技术变迀的效率得以发挥;
收入增加了就要改变收入分配的方式,让收入得到更好的分配。
这才是最优的制度变迁,所谓有效的制度变迀指的也正是这样。
但领导者个人并不一定追求社会财富的增加。
首先,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,即使是非洲穷国的领导人,他的生活大概也都非常好,所以国家财富的增加,并不会导致领导人个人财富增加很多。
其次,领导人首要的目标是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。
领导人为了不失掉权力而维护社会稳定,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而推动经济发展,这是一种好的情形;
但领导人为了巩固和加强权力也可能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败,这是一种坏的情形。
最后,领导人还有可能关注的一个主要目标是“名垂青史”,而这一目标也可能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。
奴隶社会最重要的制度是对人的拥有;
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制度是对土地的拥有。
关于从对人所有的制度到对土地所有的制度的转变,有一个可验证的假说:土地的面积基本固定,短期内不会增加,但是人口数量会不断增加。
当人口非常稀少的时候,获得财富的最终途径是占有人,拥有了人就拥有了财富,因为土地基本上是无限的,只要拥有劳动力就可以随时开垦土地。
在这种状况下,财富主要来源于对劳动力的占有,所以社会形态是奴隶社会。
随着人口增加,可供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少,财富数量的决定因素从对人的拥有转移到对土地的拥有。
只要拥有土地,劳动力可以随时雇用。贵族作为一个强势群体,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,选择占有土地而把人释放出去。
这种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:人口增长导致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财富的主要来源、或者说是主要的资源约束发生了变化。
上文摘自《解读中国经济》
下文摘自《未来简史》
现代政治和经济笃信增长的必要性有三个原因。
首先,生产越多,消费就越多,越能提高生活水平,也越能享受到所谓的更快乐的生活。
其次,只要人类持续繁衍壮大,仅仅为了维持现状,经济增长就已经很有必要了。
例如,印度的人口年增率为1.2%,也就是说,印度经济每年至少要增长1.2%,否则失业率就会上
升、薪资将会下降,平均生活水平也会下降。
最后,就算印度的人口停止增长,中产阶级也对目前生活水平感到满意,那些上亿的贫困印度人口又该怎么办?
整块经济大饼只有这么大,如果经济不增长,想多给穷人一点,就必须从富人那里挖来一些,这一定会造成一些非常困难的选择,也很可能导致诸多不满甚至暴力。
而如果想避开这些选择、不满或暴力,我们就需要一块更大的饼。
Comments | NOTH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