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现在选股从追求“绝对收益”转到追求“相对收益”上了
这个转变意义重大,我举一个例子:
昨天我旗下某策略了结了一笔交易,12月4日买入,持有了13个交易日,最后亏3.46%。
从绝对收益上来看这是一笔糟糕的交易。但是如果思路从“绝对收益”变成“相对收益”就不一样了。
因为这段时间中证500(对照的基准)下跌了5.65%,相对收益反而赚了2.19%。从相对收益角度来看这是一笔好的交易。
但是进入股市主要还是为了赚钱,你虽然相对收益是正的,绝对收益是负的,岂不是仍然亏钱吗?
一般认为炒股要看绝对收益的人主要就是这个观点。
那么为什么我还说应该看相对收益,这意义何在?
就拿这笔交易来说,我觉得它用了亏3.46%的“成本”渡过了指数跌5.65%的阶段。
假设未来指数涨5.65%,不考虑复利的因素,指数一跌一涨打平。我们都有经验,指数如果涨5.65%,很多股票策略胜率都会飙升,在这环境下,一般赚7%+不算难事。
那么对于我来说,两笔交易合计就会赚4%左右。也就说指数一个波动(先跌5.65%,再涨5.65%),我赚了4%。
指数经常在做这样的无序波动。结果,每过一个波动,我的净值就会往前推进几个点。
在大盘上涨的时候,很多策略都会赚得比指数多。
比如指数涨2%,策略赚了4%,这个2%的超额收益,到底是真正的超额收益,还是杠杆的因素,其实是很难分清的。
这都赚2%,为什么要去分辨:是真正的超额收益还是杠杆呢?
那是因为如果是真正的超额收益,一旦指数下跌2%,你的收益是0%(-2%+2%=0)。如果是杠杆的话,指数下跌2%,你的收益就不是0%,而是-4%(因为之前指数涨2%,你赚4%,等于2倍杠杆)。
如果真的是杠杆,指数一个波动,你的净值将维持常态,如果考虑滑点、手续费和复利因素,甚至会小幅后撤。所以你会追求择时,只在指数上涨的时候交易,避免在指数下跌的时候进场。
但如果你真的择时很厉害,完全可以在多头的时候,加杠杆买ETF或股指期货来获利,赚得并不比你辛苦研究股票要少。
所以分清真正的超额和杠杆非常重要,而这在牛市背景下是看不出来的,你必须要把策略放到基准指数下跌的阶段去检验。
比如指数下跌了3%,你的策略是跌5%,还是跌1%。如果是跌5%,那么你的策略可能是杠杆带来的超额收益。如果是1%,那么恭喜,你的策略有真正的超额收益。
而一旦你拥有了一个真正带超额收益的策略之后,你根本不需要去刻意择时。
因为一个好的策略是可以穿越熊市的
举我研究的一个策略为例,它每笔超额收益是1.8%(其中基准下跌阶段的超额收益是1.6%),这一数据表明这个策略并不是赚的杠杆,而确实带有超额收益。
结合它的平均持仓日期是5.3天,一个月大于可以交易4次,每次赚1.8%,一个月赚7.2%的超额收益,也就说每个月可以抵御大盘跌7.2%。一年可以抵御大盘跌86%。
换句话说,只要大盘每年不跌86%,做这个策略就不会亏。这就是研究选股从“绝对收益”转到“相对收益”的意义。
Comments | NOTHING